合肥的抄表工刘涛火了有一阵子了,最近在锤子阅读里面又读到关于他摄影故事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这里说抄表工,其实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反而是一种敬意。他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业余时间,走遍合肥的大街小巷,用相机记录下一张张富有生活趣味和深意的照片,而且一拍就是6年,这点真的非常不容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大多数时间都是过着忙碌的工作,被日子赶着向前。我最近感冒了才更加体会到有时候慢下来生活的重要,我们渴望成功,渴望名利,渴望这个,渴望那个,我们好像总是过的不太快乐。然而看看刘涛,他的世界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纷纷扰扰,他爱他的相机和镜头下的世界,他可以为他的爱好,付出大量的时间,不为名,不为利,就是喜欢街头摄影这么一件事儿。我想他火起来,并不仅仅因为那一张张合肥街头的照片,也有他的生活态度————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坚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坚持一件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事儿更加的不易。从阐述刘涛故事的文章中也能看出,他的行为在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看来有些怪异,很多人也很不理解他。但他并没有在意,而是坚持了下来。这一点说说很轻松,但是实际做起来其实非常难。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很难不在意身边人的看法和言语。从我自己个人的生活经历而言,有时候家里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对我产生影响,所以想到这里就更加佩服刘涛了。。。。。。

我自己也喜欢摄影,只是我总忙着赶路,远没有刘涛的那种热爱。原来我印象当中的摄影作品都是像国家地理杂志的照片那样,张张构图考究,色彩丰富,视觉震撼等等,如果再经过一定的后期处理,就更加的耀眼夺目了。反观刘涛的照片,基本上没有后期处理的痕迹,更多的是通过巧妙的构图、独特的视角和抓拍富含寓意的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很淳朴,却富有烟火气。 如果要让我打比喻的话,印象当中的摄影作品都是大明星,而刘涛的摄影作品都是平头老百姓。可就是这样的『平头老百姓』却可以让我们绝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它们是如此的打动人心。就像我近期在站酷上面看到峰籽一的「童年记忆」插画作品,画面都是我们这些80、90小时候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就将我小时候的记忆阀门打开,感受是那么的真真切切。所以我意识到:最好的作品,就是那些可以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这些东西可能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那种简单、温馨,幽默又富含时代烙印的作品充满着烟火气。。。。。。这一点,不管是对于我以后的摄影和设计来说都非常有启发。

最近开始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其中提到的大家耳熟能详的1万小时定律,在刘涛的身上又被印证了。我想他这6年来所付出的拍摄时间,都是在帮他思考,帮他观察,帮他最终拍出那一张张打动人心的街头照片。《异类》中有句话说的特别好:练习并不是为了让你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好,而是为了帮助你越做越好。所以不管是刘涛还是身处不同行业的我们,想要在自己的行业内有所建树,少不了特别多时间的刻意练习。很多人成功了,火了,我们一般看到的都是他们如何有天赋,如何有机遇,如何有关系等等,但却很少意识到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背后的汗水。他们在某一个点上面的付出也许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近日,家里出了点事,看着刘涛那一张张充满烟火气的照片,我感觉,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活着这件事本身就很不容易了,想要活的更好,活出样子就更难了。透过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更加觉得在人世间走着一遭,痛苦和欢乐一样,本身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其实我们是不是不要选择逃避痛苦,而是应该和拥抱欢乐一样的去拥抱痛苦呢?因为出现问题,所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画卷不是吗?过着平凡的生活,去体会生活带来的种种滋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想明白,也许就可以活出自在真实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