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字眼:「敏捷制造」、「敏捷开发」。。。。。。
这些字眼背后其实意味的是「高效」!
最近个人工作上开始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需求方的多般刁难,面对留给设计少的可怜的时间,面对创作内容的单一枯燥...
商业设计不同于艺术创作,常常会面临:创作时间紧张、需求修改频繁、无法与最高决策层直接沟通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对设计师们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没法像一般情况下那样去构想创意,思考足够多的细节。我们的动作需要更加的高效和敏捷才能跟得上不断变化的商业步伐。那么如何做呢?我不由得想到一个词:「敏捷设计」。下面说说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 对设计工具要有足够的熟练度,无论你是用PS、AI、Sketch等。这是设计构想落地和高效输出视觉稿的基础。往往基础会决定我们的高度,你有再好的想法,执行无力是不行的。不管是何种技法,何种风格,最好都能掌握;
- 将目前的工作内容进行归类,然后按照不同的设计类别出一些模板和固定设计模式(比如版式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输出。这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点,万不可偷懒一直用,因为这会降低和损耗你的设计能力,所以使用的情景是:紧急情况下;
- 高质量的素材库和快速查找能力。也许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我这里想说的高质量素材,是指在同一主题下,相对优质的素材。好比我们做海鲜,你用菜市场上面买来的小龙虾做出来的菜,和用海鲜市场上买来的澳洲龙虾烹饪而成的菜,二者无论是卖相还是档次上,都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同时素材多了要做好整理和归类,做到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
- 学会自己打造素材的能力,同样那做菜举例子,你自己能够在自家菜园里产出蔬菜,与你从菜市场上面买来的蔬菜相对,其一,你自产的蔬菜在农药含量等方面更加有保障;其二,你没有支付更多的钱。自己打造素材,可以在素材购买、版权问题,同质化问题等多方面进行节省和规避,一举多得。比如我们有空的时候可以专门制作一些节假日营销相关的素材制作:金币、气球、彩旗、票券、彩块、彩球、放射光。。。。。。
- 灵感库的建立,前面说的很多都是硬件层面的准备,而很多时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多种多样的设计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阅历和视野,很难做好,所以按照类别进行灵感库的简历,有助于紧急情况下打开思路;
- 提高沟通能力,设计在动手之前需要彻底的理解需求,所以不要着急动手,拿到需求后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然后拿着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与需求方沟通,带着他们一起「设计」。现在大多数工作都需要进行协同,不管是跟需求方,还是下游的开发等人,都需要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升效率,降低设计改稿率,同时搞好同事关系也有助于后期工作的配合;
设计是解决问题,敏捷设计就是快速解决问题,我个人觉得,这项能力的锻炼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