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视觉设计师,有的时候会觉得工作特别的绝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工作内容在大的范畴内,没有什么变化,而设计的限制却会在某些时候越来越多。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很失落和恐惧,恐惧自己的成长速度不够快,恐惧未来自己会很容易被年轻的设计师们超越,恐惧自己多年以后还未成为大神级的人物。。。。。。每次觉得没有动力时,我都会想起一部我特别喜欢的纪录片 ————《寿司之神》。我不仅仅未小野二郎对于做寿司这件事的认真和专注所折服,那种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练习,提高技艺的精神。相比之下,我确实显得特别浮躁。我有很多时候会觉得生活特别没有保障,而不像小野二郎的徒弟们,只要他们跟着二郎一直学习下去,他们总有出头之日,他们总可以习得冠绝天下的手艺。是的,我是如此的没有安全感。。。。。。
等等,好像哪里出了问题? 对,有的时候,我把设计看的太功利了,我把成长看的太迫切了。小野二郎的追求是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技艺,他说他并不知道巅峰在哪里,他也并没有去刻意追求巅峰,他只是不停的练习,重复,从各个方面来提升技艺和做出寿司的品质。即便是到70多岁,他依然没有停下来。他当初做寿司的目的是赚很多钱吗?他当初做寿司的初衷是要成为米其林三星大厨吗?显然都不是。我一直在寻「道」,却不知「道」就在自己身边,只是我太着急赶路,没有意识到而已。即便是设计一个小小的 banner,也完全可以看出一个设计师的功底和态度。狮子搏兔,尚用全力。即使是banner,也可以做到极致,平时要总结方法论,探索创新方法,这些都非常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去评判自己的设计?
设计不是完成一个画面就好,做完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吗?做到优秀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是一个卓越的设计吗?
我想一个设计师可能是需要有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的。就拿一个 banner 来说:
1、信息传达是否准确? 你设计的画面能否告诉用户,这是个什么广告?是干嘛的?
2、画面是否美观? 版式构图、色彩搭配、比例协调等等,画面美观是基础中的基础;
3、画面是否有创意性?可以让用户有记忆点? 你设计的画面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让人们记住?是否能吸引用户产生点击等等,都是需要思考的点;
这里又想到了二郎的其中一个徒弟,他光光是煎鸡蛋就做了10年,做了10年才达到二郎的标准。10年是什么概念?10年煎了多少个鸡蛋?10年间用坏了多少口锅?这就是对于极致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基础的重要性,它完全会决定你将来能走多远。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一种心态的修炼,我们作为一名设计师,跟其他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比如厨师。
一个好的厨师,他一定是热爱料理,持久的付出练习,有擅长的菜色,甚至可以开发新的菜品。这样的人,不管是在大饭店还是在路边摊,他的食客们肯定会感受到他的那份用心。身心合一的修炼,需要一个长久的锻造过程,成长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迫切,时间考验的正是每个人对自己职业的那种热忱的持久性。想起锤子便签 icon 上的那句话: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