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曾经在高三时期,写在日记扉页的那句话:期望过简单的生活。估计大家伙儿一定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高三学生会有这种感慨,高三能有多复杂?除了学习不还是学习嘛?嗯,可是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我好想天生就比较喜欢简单,所以连生活上也是如此期望了。
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渐渐发现最珍贵的资源是时间,我有那么多东西想去学,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处理。有些是我自己产生的,有些是环境给你的。但是年龄逐渐增长,经历的事情逐渐增多。突然就明白你不可以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必须要给自己做做减法,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的时候哪怕是你有时间,你也未必有精力来做一件事情,比如你下了班了,你已经很累了,你尽管有时间,可是我想你未必会再能够很好的处理工作相关的事情。而我个人恰恰又是一个比较敏感,容易被外界带走的这么一个人,这就涉及到了一个精力管理的问题,我必须把精力投入在对我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否则我的生活就可能会一团乱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每次发朋友圈的时候,都会隔几分钟打开看一下,想知道有没有点赞?有没有人评论?等等等等。我发现这会消耗掉我很多精力,从而影响到我做其他事情的质量。
我根据我自己的想法,把我们的精力比喻成一个容器,如附图,姑且就叫它精力容器吧。
每个人的容量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还会随着每个人的情况而增大或者缩小,但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是比较稳定的。我们每天眼睛睁开的时候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它们一个接一个的会被放入到这个精力容器中,或者说消耗掉这个精力容器的容量。我们关注的越多,这里面的容量就会渐渐接近于容量的最大值。当事情比较少时,我们会觉得游刃有余。当事情比较多,甚至是溢出这个容器时,我们就会觉得特别的累。
那么怎样做到这个容器的内容不溢出呢?也就是让自己不觉得累呢?
先说说自己的一些小小思考:
我考虑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第一、提高这个容器的容量;第二、主动倒掉一些东西;
先说说第一点,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模型的大小,容量都是不一样的。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做同样工作量的人,有些人轻松无比,而有些人负重不堪;那么如何提升这个容器的容量呢,我想无外乎也就是提升你个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你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的效率、手里资源的多寡等等,都可以帮助你提升这个容量。这里就不展开来谈了。
再来看第二点:主动倒掉一些东西。其实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敏感而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减少干扰项,减少信息的输入。再具体一点,比如说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批处理,一周统一查看一次、减少无意义的应酬、学会拒绝,不做老好人等等。其实这第二点实践起来是不容易的,但是从效果上面来说又是最直接的。因为你提升容量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做到的,而主动倒掉一些内容,是我们当下就可以实践的。
我很喜欢的可乐橙前辈在博客里面曾经写到这样一篇文章:《生活的期望与决心》 里提到的一个物理的液体密度模型,讲的是生活的期望与决心二者之间的关系。强烈推荐大家去读一下,因为我想在做精力管理之前,首先你得明白你对生活的期望是怎样的?你又可以下多大的决心与付出多少的行动?比如我个人是比较期望可乐橙前辈说的第六种情况:追求简单朴实的生活,同时对美好生活抱有坚定信念,浮标右移。你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精彩。 基本这样一种生活期望,所以我会首先主动倒掉一些东西,给自己做减法,更多的专注于设计。
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先说这么多,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