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多月一直在做某车企品牌的项目。由于牵扯的部门和环节太多,明显发现由于沟通成本过高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比如:无意义的重复修改、浪费了不少时间、同事关系的紧张等等。不过也不完全是坏事,这让看到了领导在跨部门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坚守自己立场的态度。 看到了同事之间,虽然扯皮不断,但依然在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项目。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也由此引发了我关于工作之外一些事情的思考。
某天我很想跟某同事一起来总结下项目,看看我们遇到哪些问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 也许是人忙了一天了,疲惫不堪,情绪不好。也许是受尽各路委屈,压抑在心。也许是骄傲的公主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总之我想我没有把控好时间和地点,做了一次失败的沟通。从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在职场上面,其实最好不要掺杂个人感情,因为我本来想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帮其梳理,提供些不同的思路和角度来看待工作中遇到的那些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我平时里由于自来熟,跟谁都不留心眼的沟通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职业,不专业。
面对需求方,我们是服务方,服务方当然应该讲尊严,但是也应该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工作中需要的是理性的表达,而不是情绪化的抱怨。
切忌! 切忌!
我不禁会想,在当前的工作岗位上我还欠缺哪些能力? 比如:良好的沟通技能(看对象、看时间、看场合、看沟通目的、语气、肢体语言等等)?强大的执行能力(熟练掌握各种风格的设计,有创意,hold住各种需求)? 理解真实需求的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
作为一名设计师,最能替我们说话的唯有我们的作品。 作品背后凝结的是你做出了多大的努力,用了多少的思考,以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而在工作之外呢?很多时候我不禁在想,我这几年的精力,基本上70%都给了我的工作,当然这些努力也是值得的,换来了我今天相对不错的工作环境。
但是跟时代的大潮相比呢?跟那些非常优秀的人相比呢? 我的进步,是不是还是慢了一点?我的眼界是不是还是窄了一点?
所谓居安思危,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我虽然知道这可能会浪费我不少时间,但是我还是看了几集。我发现剧中贺涵、唐晶这样的成功人士,哪个不是有真正本事的人?而他们的本事来源于他们本身对于工作足够的付出和努力。可能我安逸刷剧的同时,人家在熬夜赶项目。可能我得意于自己小小的作品时,人家已经签下几千万的大单。我知道现实生活中就有他们的这样的人,是的,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可是人家的优秀是有原因的,也许该归咎于行业的差距,或者个人的遭遇? 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我会发现,在我这一直努力追求的能力,诸如良好的表达沟通、优秀的英文、勤奋、个人修养等等,在上层社会其实都是基本功而已。人的眼界和目标还是应该定的高一点,才能看的远一点,也才更有动力吧。想想,我还有那么多现实的愿望等着我去实现呢,加油!
不过与过往有所不同的是,我不会那么焦虑了,我知道当我将自己的眼界和目标抬高之后,我自然会更加努力,这中间需要时间来证明。
我也明白,工作不是我人生的全部,当一天结束,我卸下工牌的那一时,我该让自己回归到我的生活中,我可以去菜市场挑选食材,然后回到家切洗,下锅,直到做出一道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一顿饭。当白米饭遇上我自己炒出的菜时,那一瞬间我知道自己的幸福的,有烟火气的。我还会在忙完一切之后,去小区边的小马路溜达,放着一首首自己的喜欢的歌,走在桥上,感受着清风拂面的片刻清闲。我还会和家人视频,聊聊近来的家长里短,知道他们好好的。。。。。。 就是这一个个小的瞬间,让我知道我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会有更好的生活,让自己和家人都生活的更好。
前段时间群里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年纪大的设计师都去哪儿了?有的说转行了,有的说转岗了,有的说创业了...
现实的社会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龄,总会要求你要达到符合你年龄的收入或者地位等标配 ,好像达不到就是废物似的。
我觉得有点悲哀,我们的国家确实发展的很快,但是在对于职业的坚守和持续深入上还做的很不够。对于相应岗位的人也没用足够的尊重。
这都是源自生活所迫吧。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只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在我的岗位上最高能达到什么水平呢?当后来的新人辈出,甚至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不会很容易就被替代掉了呢? 细思极恐。
上周有收到一个之前很久没有推送消息的公众号的文章。是一个程序员的微信公众号,其实这应该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因为他可以深入浅出的去讲述一些技术名词、概念。如果没有本身吃的很透,是讲不好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讲的是他没有更新的这三个多月,去做了一个小程序,一个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来看图识别花草的小程序。抛出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这样的概念。其实他做这个东西的源头是因为他觉得他作为程序员想要不被淘汰保持竞争力,那么就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积累经验。
其实我当然知道,他这明明是在做一款产品了。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在转行。或者说利用自己以往的能力和经验来做新东西。
而我作为设计师呢? 我突然脑海中蹦出一个词叫“被动收入”。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你劳动工资所得的其他收入。从哪些方面可以获得呢?
私活? 以往接触的私活来看,其实对我个人的成长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是在浪费时间,所以除非我很缺钱,否则我可能会尽量不接。
投资?呵呵哒,做投资除了要有足够的资本,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脑子去分析和有耐心等待结果。何况风险与收益并存。对于我这样厌恶风险的人来说,我拒绝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我自己。
最后想了想,好像也只有将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想想,还有些方面可以尝试:写作和画画。
首先写作是一项帮助我思考的工具或者说行为,而画画本身就跟我的职业有关,最后当然还有摄影(不过我希望保留一项纯爱好)。
如果写作能力和画画能力到了足够的高度,也许我可以出本书,由此所带来的版税收入,我想也许可以让我有一项被动收入。
当然这是出于功利目的去做的事情,我不是说功利不好,只是不那么纯粹的去做这些事情,可以支撑我做多久呢?好在这些事情都是我本身比较喜欢的,我觉得值得一试,而且我知道,这两件事情,要想做的足够好,没有10年左右的功夫是做不到的。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不妨一试。
又胡扯了一通,新的一周,加油!